另外,即使特朗普政府在最高法院輸掉官司,也不一定意味著其關稅政策止步。專家認為,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可以嘗試推動國會立法推行關稅政策;另一方面,白宮可以在貿易法律“工具箱”里尋找其他法律繼續推進關稅措施,比如《1974年貿易法》《1930年關稅法》等。
不過,在國會立法費時費力,而且在兩黨尖銳對立的情況下結果難以預料。而《1974年貿易法》等法律對關稅的規模、范圍和稅率等都有明確界限,如果特朗普政府以此為依據繼續推行現在的關稅政策,將可能再次面臨司法挑戰。
“系統性違憲和違法行為”
美國媒體和專家認為,這場圍繞特朗普政府“關稅權”的司法對決,“不僅是貿易政策之爭,更是對美國總統在憲法中權限邊界的一次驗證”。
美國《福布斯》雜志文章說,這場司法爭端的核心是行政和立法部門之間對貿易政策的權力劃分。特朗普政府的做法意味著行政權力大幅擴張,改變了白宮在關稅政策上需要國會批準或至少與議員領袖廣泛協商的傳統。
據美國媒體報道,自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生效以來,特朗普是第一個援引這一法律加征關稅的美國總統。
2025-08-07 14:05:12
2025-08-06 16:25:47
2025-08-06 15:34:52
2025-08-05 13:42:06
2025-08-04 14:57:41
2025-07-31 13:59:06
2025-07-30 16:10:59
2025-07-30 15:35:18